11/29/2009

酬神戲

我們社區內有一間廟,山門正中懸著「伍合廟」三塊大字,但一旁又有小招牌寫著「大巴窯福德祠」。既然叫福德祠,想當然爾供奉的主神是土地公。本廟規模不小,設有一主殿兩偏殿,怪的是格局只有一進,不像台灣廟宇至少會蓋個拜殿。

昨天傍晚路過,發現一旁空地搭起了帳棚,棚內布置了各式幡旗、布帳、紙紮神祇,入口處掛了張紙寫著「下水聖娘二婆壇」。對面則搭了戲棚。當下便決定晚一點來看野台戲。

到的時候戲已經開演,自己從廟門口拉了張塑膠椅,加入十餘名觀眾的行列。舞台一側有紅紙寫著今晚上演劇目--但我看不太懂簡體字,只認出秦、夢兩字。

我細聽了會兒這十足陌生的曲牌、語言,開始估量是哪種地方戲。新加坡華人主要來自福建、廣東、海南,故可以合理推測此地野台戲不脫這三省範圍。福建可以先排除,因為演員唸的不是福建話,曲調也跟歌仔戲差異很大。那麼是粵劇嗎?

當我抬頭看到戲團名稱:「新興港瓊南劇社」,謎底揭曉,原來是海南戲!生平第一次聽瓊劇,居然是在海南島外數千公里的另一個海島。這真是幾世紀以來華人播遷南洋歷史的文化再現,活生生的。

屬於農業社會的野台戲,在高度現代化的新加坡竟能苟活至今,可謂奇蹟,只是,它還能傳唱多久?

竹竿搭的舞台、手拉的布幕、紙墨寫的劇目表,樣樣顯得古樸又窘迫(相較於台灣野台戲「與時俱進」的乾冰、雷射光、七彩燈泡)。而台上台下,一干演員、觀眾,更俱是老態龍鍾了。舞台上的角色行當,不管演的是什麼,看起來全被迫成了老生老旦。

回想起十年前在台北國家劇院看廖瓊枝搬演花旦,我從頭至尾無法入戲,實在是她的胭脂抹不去鶴髮雞皮,更藏不了枯敗的聲帶。中國戲曲,最好看最吸引人的還是才子佳人兩情繾綣的戲碼。演員老去,如何再能搬演青春,莫怪觀眾散盡,戲曲文化也注定要凋零於南洋了吧。

2 comments:

  1. Hi,你現在人在印尼嗎?怎麼不多寫一些文章呢?很期待呦~

    ReplyDelete
  2. 回來嘍
    接下來請期待印尼之行報導吧

    ReplyDelete